供稿、供图:黄逸川 编辑:陈文婧
2024年10月14日下午,应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形式语言学研究中心和语言工程与认知计算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邀请,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与现代语言系教授潘海华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从形式句法语义看‘自指’和‘转指’”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教授李京廉主持,刘芳教授、汪昌松副教授、纪悦老师、郭戈老师以及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生、硕士生等我院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潘海华教授首先对自指和转指进行介绍,从学界讨论、文本分析等维度对朱德熙(1983)提出的 “自指”与“转指” 这对语义概念进行了分析。潘海华教授指出,学界对朱德熙(1983)提出的汉语“的”的语义功能存在着一些讨论。特别是 “自指”在句法上并不对应于一个自然类,而应该由名词补足语从句和关系从句这一对句法概念所替代。潘海华教授进一步阐释了汉语关系从句“VP的”与名词补足语从句“TP的”的句法语义特点,指出了形式句法语义学视角下 “XP的”的分类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成功解决了自指和转指界限不清、自指内部句法不同质、已有统一分析方案不一致以及无法解释 “VP的”作谓语的情况等诸多问题,而且能够涵盖更多的语言事实,展现出了较强的预测能力。
潘海华教授的精彩讲解引发了现场师生的深刻思考与广泛讨论。在问答环节,潘海华教授就现场师生的提问予以耐心解答,对汉语“的”介引论元功能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此次讲座为语言学领域的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交流平台,师生们都感受到了潘海华教授对学术的不懈追求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期待今后继续带来精彩的学术分享。
【主讲人】
潘海华,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语言学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形式语义学的汉语研究及形式语义学理论创新”首席专家,国际中国语言学会会长(5/2024),香港政府研究资助局人文及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委员(私立大学)(2022-2024),兼任《当代语言学》、《现代外语》、Asia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等期刊编委,Senior Editor of Oxford Research Encyclopedia of Linguistics(Chinese Linguistics) (2019-)以及《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 等期刊匿名评审。曾任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执行理事(2004-2006)、北京语言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2011)、香港语言学会会长(2011-12)等。研究领域:句法理论、形式语义学、计算语言学等。
(审核:杨晖)